今岁喜获佳音至

未辜三载踏霜行

他将月浸书窗的执着融于热爱

把最精湛的年华凝成专业的晶

接下来和小编一起

走近本期的弘毅才子

看看他的大学生涯

有什么独特之处吧

姓 名:仇志新

政治面貌:中共预备党员

专 业:法学

平均绩点:4.06

推免院校:华东政法大学

在校成就

1.荣誉称号

2025年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

校优秀学生干部

校优秀共青团员

校“文明网民”

校“文明学生”

2.学科竞赛

第十三届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国家优秀奖

2023年、202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

第八届全国高校商务英语竞赛决赛二等奖

第七届全国高校商务英语竞赛初赛一等奖

202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河南省优秀奖

2023年外研社杯英语阅读校赛一等奖

2024年外研社杯校赛笔译组

综合能力组银奖

3.任职经历

校团委理论实践部负责人

校学生会学业发展部副部长

个人寄语

学弟学妹们,今天想以一个刚走完保研路的“过来人”身份,跟你们掏掏心窝子——保研这场仗,拼的不只是绩点排名,更是在每一个“踮脚够一够”的机会里攒下的底气和本事。我就从自己最受益的两段经历说起吧。

第一桩,绝对是去年带队的WTO模拟法庭竞赛。 现在翻保研简历,这段经历永远是我最想展开讲的。你们知道,WTO模拟法庭对法律人的专业要求有多高吧?案例涉及国际贸易规则、争端解决机制,得把厚得能砸人的法条、案例翻烂,还得用英语写书状、打庭辩。我作为队长,从组队那天就绷着弦儿——对手清北人政、上交这些顶尖法学院,哪个不是藏龙卧虎?

备赛那半年,我们几乎泡在法学院资料室。记得有次为了抠一个“关税减让承诺表解释”的细节,我和几个队友熬了三个大夜,翻了二十多份WTO专家组报告,最后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下才理顺逻辑。模拟辩论时,队友被法官“突袭提问”急得直冒汗,我们就当场复盘、调整攻防策略。说实话,过程挺苦,但正是这些打磨,让我把国际经济法的知识从“课本”变成了“能用”。

到正式比赛那天,站在模拟法庭上,看着对手眼里的光,我反而踏实了——我们准备的每一个论点、预演过的每一轮攻防,都是底气。最后拿国家优秀奖,和华政、中南财大这些强校并列,我知道这不是运气。更重要的是,这段经历让我在保研面试里有了“硬货”:老师问起“如何用法律思维解决国际争端”,我能结合备赛时的真实案例侃侃而谈;问到团队协作,我能说出“带二十人的队伍,既要分工明确,更要互相兜底”的体会。这些细节,比单纯说“我学习好”有说服力得多。

第二桩,是参与筹备团委首届“新声π”优青宣讲团。 可能有人会想:“宣讲团和保研有啥关系?”但我敢说,这段经历恰恰补上了保研最看重的“软能力”——沟通力、共情力和责任感。

从给宣讲团起名字、设计宣讲形式,到带着小伙伴扎进书院社区、团支部,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“把理论讲进人心坎里”。一开始我也犯怵,对着PPT念政策术语,台下学弟学妹眼神都飘了。后来我们改了招儿:去宿舍聊他们找实习的焦虑,去教室听他们吐槽课程压力,再把“就业优先政策”“创新创业支持”这些内容和他们的困惑结合起来。有次在书院讲乡村振兴,一个学妹举手问:“我想毕业后去农村做社工,国家有啥支持?”我当场翻出提前整理的政策文件,结合自己调研的案例给她解答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宣讲不是“我说你听”,是双向的成长。

这段经历对我保研的帮助,藏在细节里:面试时老师问我“如何理解青年责任”,我能举出宣讲中遇到的真实故事;填个人陈述时,“服务意识”“沟通能力”不再是空泛的词,而是有了一桩桩具体的事支撑。更重要的是,它让我更确信:好的法律人,不该只会啃条文,更要能走进人群,把所学变成解决问题的力量——这大概也是导师愿意招我的原因之一吧。

现在回头看,保研从来不是“孤军奋战冲绩点”的故事。WTO竞赛教会我专业深耕和团队攻坚,宣讲团让我懂得责任与共情,这些才是简历背后真正的“加分项”。学弟学妹们,别只盯着绩点排名,多去试那些能逼你成长的平台——竞赛、实践,甚至组织一场活动,这些经历终会在某个时刻,变成你手里最有力的“入场券”。

加油,我在更远的地方等你们来聊保研后的故事!


生命之旅

总是令我们触到烟火冷暖

好在时光潺湲

有足够晨昏

让我们

辗转再辗转

等茶梅落满阶前

在此平台亦温情寄望

各位“韶华学子”

但行热爱莫问归期

在新的星河畔

再绘宏图

让每一份执着

都能星火燎原

(初审:费朦 复审:郭粹 终审:徐斌)